
该负责人坦言,由于流量成本居高不下,助贷领域的导流业务已入不敷出。银行收紧消费信贷门槛多位中小银行消费金融部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,以往对消费金融贷款的风控审核,主要基于两大数据的评估:一是借款人在央行的征信报告,二是银行通过第三方大数据风控机构获取的借款人行为、电商购物、生活特征等数据。两者相互交叉验证,让银行更全面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。
但他也指出,票据业务作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、融资难的有效工具,一段时间内出现套利空间是多方利益平衡的结果。但未来这一套利空间势必会受到限制,比如银行高息揽储低息贴现的这一行为,监管方虽然目前并未明令禁止,但很难再长期持续。而一旦票据融资监管政策收紧,票据融资的规模可能也会出现相应的收缩。
作为圆桌的主持人,邹牧在会上提出了两个话题,一个是在“大资管”背景下,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,各机构是如何做的?第二个话题是,各机构该如何围绕自身的特点做好定位?此外,邹牧表示,未来科技有可能代替人,他判断未来各机构不是逐鹿中原,而是相互合作,这是责任,也是重任,银行需要起到表率的作用。
张星朝表示,国家邮政局着眼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发展需要,引导邮政、快递企业服务末端下沉,丰富服务品种,帮助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不断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用邮需求。一是积极推广“寄递+农村电商+农特产品+农户”的产业扶贫模式,大力促进邮政、快递服务现代农业,为贫困地区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。截至目前,快递企业在全国打造出905个“一地一品”项目,全国年业务量超千万件的“快递+”现代农业金牌项目已达23个;邮政企业开展“一市一品”农特产品进城精品项目,今年前三季度,扶持地方主要特色农产品项目1143个,配送农特产品进城28.4万吨,同比增长69%,实现交易额38.8亿元,同比增长25.6%。二是以“邮政在乡”工程为基础,提升农村普遍服务达到新水平。支持邮政企业打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,开办代收代投快件、代缴水电气费、代销农资等便民服务。今年以来,培育邮政包裹业务量超过10万件的农特产品项目65个,农特产品交易额超过500万元的项目50个,孵化了新疆灰枣、砀山酥梨等多个优质扶贫品牌;惠及438个国家级贫困县7.1万户贫困人口,带动贫困户增收2.3亿元,平均为每个贫困户增收3281.4元。三是以“快递下乡”工程为牵引,助农增收打开新局面。截至目前,快递网点已覆盖乡镇超过3万个,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5%,26个省(区、市)实现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。今年前三季度,823个贫困县(已脱贫433个, 未脱贫390个)共收投快件超过39.24亿件,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、农村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显然,这不是赋予科研人员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就能解决的问题。张妍说,还需国家从供需对接的角度入手,比如建立一些新型研发机构做中试、工程化平台,加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的培养等。在汪斌看来,目前,科技人员取得50%—90%的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是事后奖励,而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是事前奖励,有利于保障科研人员受奖励的权利。不容忽视的是,它和《专利法》有些冲突,如果试点成功,还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协调法律与推行试点做法的关系。
2019年春节档将至,电影市场或将迎来新的机会。中金公司认为,回顾往年春节档,档期总票房保持较高增速,占全年票房比重也逐渐增加。2011年-2018年春节档票房从3.4亿元增长到57.7亿元,复合年均增长率达50%,占全年票房比重从2.6%提升至9.5%,成为全年最重要的档期之一。个股层面,股价受到单片票房的影响较大,但票房超预期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个股交易性投资机会。